查看: 858|回复: 0

[互联网新闻] 微博改变饭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5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你有手,如果你除了手还有手机,这手机碰巧还能拍照、发彩信,除此之外,如果你还拥有一个微博以及若干粉丝——这饭,那可就真没法吃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微博。

  微博能不能改变中国?这个先不忙定论,惟“二”可以肯定的事,有以下两件:

  第一,微博彻底改变了某些人的人生,比如人生导师李开复(微博)老师,他在近期问世的学术巨著《微博改变一切》里宣告,自己的人生已经被微博改变了,至于改变之大,他在接受访问时举例说:“五年前,我每天还在按部就班地工作下班回家休息,但是微博就不一样,我足不出户在这里就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未必见过面吃过饭,但是思想的碰撞是让人很愉快的。他们会提供很多你需要了解的讯息或者观点……比如潘石屹在微博上说昨天吃了什么,又回复我昨天怎么烧的。社交方式当然因此改变。”

  第二,微博在改变了开老师的人生和社交方式以及潘石屹吃饭以后的传播和社交方式的同时,微博正在改变着中国的饭局。

  曾几何时,在只有手没有手机、只有鸭脖没有微博、相机只是拍人而不是拍菜同时“粉丝”也并不是人的美好年代,在那时,菜和人的关系是有多么直接,多么粗暴,多么纯真!人就是来吃菜的,菜就是被人吃的。现如今,人不仅吃菜,还拍菜;菜不仅被吃,还要被拍。出门赶赴饭局之前,不是提醒自己必须带上钱包,而是反复检查是否带上了手机;进了饭馆,不再在意服务员的态度是否友好,而是不断确认室内的无线信号是不是良好。一切呼朋唤友,各种热喷寒暄,一切都只为了上菜的这一刻:举起森林般的手——老少爷们,叔叔大婶,动手吧,齐齐拍照的干活!

  圆桌周边,这一通埋头苦干!但见那,林立的手机取代了本应如雨下的筷子;但听得,四起的快门声取代了吧嗒嘴;上汤,拍汤;上菜,拍菜;上黄瓜,拍黄瓜;上胸脯,拍胸脯;上脑袋,拍脑袋;上苍蝇,拍苍蝇;上马屁,拍马屁。你拍一,我拍一,直到把一拍成了二,把二拍成了三,把热菜拍成冷菜,把冷菜拍成热菜,方才肯告一段落。

  拍得了,也该开吃了吧?不不,指头儿未告消乏,此事绝不可就此善罢甘休。拍菜,你以为那是图个啥?不图别的,就是为了发微博。有图有真相,无图图个啥?因此,拍完了还不能吃,一手执箸,有一搭没一搭地往嘴里胡乱搪塞几口,一手持机,盯牢刚发的菜照招来了几个粉丝,惹出了几条评论,招惹了几个转发。吃菜,不就为了拍菜么?拍菜,不就为了微博么?发微博,不就为了等着听个响么?拍立得,照无眠。拍菜的人,你伤不起。

  这场风起云涌、热火朝天的群众性拍菜运动,正在为吃饭行为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改变,中国的饭局,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空前大变局。首先,它在餐桌上引发了不必要的混乱:一菜既出,必以先拍为乐,盖因潜意识里,拍别人拍过的菜,就好像吃别人吃剩的二手菜那么不甘,那么恶心。故势必众人争拍,争先恐后。若是该饭局之上又有长幼尊卑,从前“饭局不懂事”里的“领导夹菜我转盘”,则顿时演变成“领导拍菜我转盘”,其不稳定,其不团结,其不和谐,可想而知矣。

  再者,快门、闪光灯什么的虽不致对鸡鸭鱼肉造成核辐射那样的损伤,不过拍照需时,你拍拍,我照照,他摄摄,餐桌之上,难免不会发生鲁迅先生说过的咸丰年S城旧事,即把菜的“精神”和“元气”给“照去”了。

  唯一置身度外的,只有厨师和店家。客人拍菜,本来无所谓的,反正拍不拍你都得埋单,只要你只拍菜不拍桌子,基本上都乐观其成,不会有更多的想法。当人人都成了张朝阳,没有一家饭店的老板或者饭局的主人会愿意去扮演汪S的角色,明着拍,偷着乐,绝不会以微博的方式来表示谴责。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乐观其成的态度,此处强行插播必胜客电视广告一枚:

  众:“你们看,小牛排肉做的比萨,有新意喔!”

  女:“等一下!”(举起手机拍摄“小牛排肉做的比萨”)

  众:“你又要去微博了呀?”

  女:“这么牛,当然要秀一下啦!”

  (手机微博特写,微博标题:“很牛的小牛肉比萨!!!”)

  众:“哇,意式猪排饭,还有千层面,他们一定羡慕死了!”

  (所有人手里拿着吃的,对着手机玩起自拍来)

  这条广告说明了这样一个令人不无沮丧的事实:拍菜不仅让下馆子发微博的人无法好好吃饭,同时还能让上网络看微博的也无法吃好喝好。微博改变饭局,威力无远弗届,在这个案子里,除了“提供场地和模特并以此营利”的饭馆,所有饭局中人和饭局外人,都无法置身度外。

  一张菜照所能招来的口水,不管是滔滔江水惊涛拍岸还是涓涓细流点点滴滴,概括起来,不外以下十个字:“羡慕嫉妒恨,空虚寂寞饿。”就字数而言,不难发现负面的占到百分之七十,大部分人是不高兴的,不论有没有头脑。发张荤的,素食者怒;传张素的,肉食者鄙;来个半荤不素的,两头你就都得罪了。也就是说,受众反应既包括“他们一定羡慕死了!”但更多的是“他们一定饥死了!”以及“他们一定气坏了!”无论如何,“他们”一定是不会“爽死了”的。

  把“他们”的情绪搞成如此不稳定,皆因发图者的动机不外乎“这么牛,当然要秀一下啦!”这事,说好听的叫“分享”,说难听的叫“得瑟”——干脆这么说吧,回想一下2008年的那个冬天,你躲在被窝里开电脑浏览陈冠希艳照的那一刻——尽管Edison绝无主动上传照片供你分享之心——但彼时,它们除了像各种菜照那样唤起你正常的生理反应之外,同时被唤起的,就只能是各种不正常的生理反应了。食、色同道,难道真有人会相信自己真的“分享”到了艳照门或“小牛排肉做的比萨”里的那几坨肉肉么?

  透明,诲淫,狂喜——波德里亚在《传播的狂喜》中对现代媒介所做的描述,就这三个词儿。开老师一向低调,他没有说“狂喜”,只是说“(通过微博发生的)思想的碰撞是让人很愉快的”。思想的碰撞只是让人愉快,不过,我发现在微博上进行的一切没啥思想的肉的碰撞——包括猪肉、羊肉、鸡肉、鸭肉、牛肉(含小牛排肉)以及人肉,却往往能给碰撞各方带来波德里亚式的狂喜。随手拍,或许可以解救被拐儿童,也或许可以解救大龄女青年,但永远解救不了的,是传播者的编码和解读者的解码在互动阐释的过程中发生的这种神经性和生物性的碰撞。

  微博改变饭局,微博更改变了我们的吃心,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烦心、闹心、疑心、恶心、不甘心以及想死的心。人心散了,饭也吃不好了。因吃不好而生其心。自从上了微博之后,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这也许就应了波德里亚的话:“信息吞噬了它自己的内容。”信息吞噬它自己,我们自己吃自己。

  有的人吃饭,是为了活着;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有的人,活着和吃饭,都是为了拍照,发微博。传播和吃喝一样,皆为人类天性。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微博达人李开复老师是这样开导大家的:“(发微博)要吸引粉丝,不然你写了是给谁看的?就像一棵树在树林中倒了,没有人看到,那么它算倒了还是没倒?”

  此说之境界,似已超越了王阳明先生,变开复体为阳明体,话就会是这么说的了:“你来吃此菜却没拍此菜也未发微博时,此菜与汝同寂,你拍了此菜并发了微博时,此菜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我个人的“微理解”是:吃菜没拍,等于没吃;拍了没博,等于没摄;博了以后没评论无转发,等于吃到肚皮里没消化,到了还没排泄出来。

来源:东方早报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89238837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网创课堂,值得信赖!
网创课堂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网创课堂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网创课堂

GMT+8, 2025-1-12 23:42 , Processed in 0.082642 second(s), 3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