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5|回复: 0

[网赚资讯] 干货!秦朔、李亚、范钧、刘成城、吴声、应书岭共谈内容创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4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亚布力论坛上的主题讨论,内容较多,在此摘取重点与大家分享。

  嘉宾包括:秦朔、凤凰网总裁李亚、万合天宜CEO范钧、36氪创始人刘成城、英雄互娱CEO应书岭、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吴声。

  主持人:大家从自己创业的角度,能不能分享一下你在做的目前的商业模式或者是内容的产品,你当时认为商业模式是什么?解决了什么样的痛点?

  秦朔:我在差不多48岁的时候离开工作25年的平台,过去我一直在做管理者,我是希望回到创作的角度。我们做平台的时候也发现,好的作品还是比较少的,我就在想,自己能不能从一篇一篇的文章写起。可能就是因为专注做一件事情,你慢慢的有了一定的规模,用户质量比较高。

  思考的核心是说,在这个时代,我们在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点上,能黏住一批读者,其实就是在做这么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比如说田总他们这一代企业家是有历史感的,现在80后、90后的人采访他,可能觉得历史感不够。我们这批人,包括燕青在内,很多人有这样的历史感,但是绝大多数人在做管理者。刚好在这个点上有一点空缺,所以就有一批像田总这一类的商业领袖,他们觉得我们需要深度的来聊一聊、谈一谈,而且不要那么简单,在这个点上我们可能有一些占位。做南风窗14年,所以对政经有一些思考,所以可以有一些独立的调查,在我们意识形态件管理做一些事情,知道底线和范畴,可以做一些事情。

  我们也关注了很多公众号,发现很多都不见了,有些不更新了,一看是违反了什么规定就没有了,这些其实对我们内容创意是很大的风险。

  主持人:秦总创业的时候,你一定想到了未来的可持续和商业模式,所以还得说一点商业模式。

  秦朔:今天这个时代从媒体的角度来讲是社会化的媒体,从社会的角度已经变成了媒体化社会,媒体化政治、媒体化金融,媒体的核心是内容和信息,这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你所有的决策都跟这个相关,所以才会有2015年把资产波动一年内做完,有很多快速的一致性的达成。也因为有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娱乐明星。天猫双十一已经这么高的位置了,那怎么还可以再增加呢,的确又增加了,因为是跟娱乐和内容关联在一起的。像微博也是非常典型的,今天给自媒体产生117亿的收入,其中108亿跟电商相关。今天一个大V基于他的粉丝所做的推介和转化,去年微博平台是5亿,今年是10亿,已经相当于一个中心企业了,而且是先收到款,没有很多传统的问题。

  在今天这个时候,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公号,今天一个CEO本身就是一个媒体人,本身就是在改变这个时代的人,用他的信息和概念来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切机构,一切政府,方方面面都应该用媒体化的思维去考虑这件事。

  移动互联网带来整个内容工业的重新结构,而且商业化也是超过你想象的。吴晓波去年做了20亿估值,这是什么概念?可能是十几个人做的公号的利润,不到4千万的销售额,在2016年又成长了很多。因为里面成本很低,小小的十几个人人格化的社群,它的价值可能已经超过了中国除了政府有特许的媒体之外,任何一个媒体挑出来都没有它高,这样的事情过去是不会发生的。它可以有很多产品,可以单独上市。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我们理解的媒体只是商业形态或者投资形态小小的入口,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专业领域比如说新三板,有多少企业服务?很多是传统上覆盖不到的。方方面面有移动互联网之后,如果能做出一个媒体的结构导入这样一个产业,想象力是非常大的。不排除未来3年以后、5年以后,会重新做品牌,都有可能。纯粹的内容生产可能还是第一位,但是我看到的图景其实是非常大的。当然,福布斯,包括《华尔街日报》最早的三个创始人,都是自媒体,都是单个的人,但是最后都发展得很大。内容生产者实际上是给大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未来5—10年给大家留下来的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我目前纯粹商业收入来说就是广告,接下来会做付费内容。

  李亚:为什么我们要在亚布力经济论坛讨论内容产业?现在媒体也好、内容也好,作为连接人的一个重要路径、工具和平台,本身媒体就是人的延伸,确实在移动互联网赋能给个体,让个体成为一个网络化的个人主义者,这时候机构原来的价值被中介取代了,这时候内容被赋能了。

  谈一下对现在内容产业的理解,就是以内容分发、内容创作、内容传播来讲,内容创作日趋自媒体化,原来一些机构媒体生产的内容越来越被创业的,或者是自主个体的自媒体取代,当然自媒体现在也又重新被机构化的特征,因为要想持续生存要有商业模式的壮大。但是算法分发内容、社交、传播内容,这几个特点组合在一起,所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变化。这里面原来的一些关键的做内容分发的平台,丧失了原来的主导地位。这种传播下也有一个特点,不像机构生产内容有可持续的专业性的注重,个体生产的内容依靠算法去分发,再通过社交传播的时候,我自己有时候会发现它的特点越是情绪化的,越是娱乐化的内容,是得到最有效的算法来算的,这样的内容最容易受到点击。

  主持人:所以川普当选就是因为容易被感染。

  李亚:一财日报客观、理性、全面的文章,不容易得到机器算法的推荐。

  主持人:能不能举几个例子,通过技术的方式怎么避免刚才说的人性是被某种东西操纵了。

  李亚:首先是了解对一个人真正有用的兴趣点,用户画像,第二是怎么甄别高品质的内容。甄别高品质的内容非常重要,比如说以前的优衣库事件、王宝强事件、特朗普事件,自媒体作者会创造出很多信息出来,哪篇关于特朗普的文章适合田总看,哪一个适合小年轻看,这时候对内容品质的把握是需要机器和编辑的结合的。我们不会知道他们深层次的隐私,但是算法知道。

  范钧:刚才是高大上,现在我要拉低了。我们谈的是娱乐,而且是给年轻人的娱乐。有时候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怎么这么LOW,大家也看到最近的快手,可能很多人也不知道快手这个平台。每天的日活可能已经到几千万了,在三到六线城市有很大的影响力。网红对网络的用户以及使用习惯、心智模型特别了解的,所以他们在做创作的时候,非常知道哪些点是可以打动人的。比如:大量的是用反转,最大的特点是一本正经的干着非常荒谬的事情。比如说餐厅上菜的时候,中间是真正的菜,旁边是活着的鱼。上的活鱼应该怎么吃?所有外部的人觉得特别荒谬,但是他们认为这是非常认真要做的事,这种反差就是笑点。还有大量的二次元的,来自日漫的各种典故,我们这些70年代的人都不知道这些典故,你看起来也很好笑,但是会心一笑的时候你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我们引经据典,他们也是引经据典。

  开始创办万合天宜的时候没想太多,觉得互联网生态搭建得差不多了非常缺内容,我们就做内容。

  我们创业的时候一没资源,二没钱,什么都没有,我们把叫兽从湖南骗到北京,我们说付你工资,给你租房,就这样开始工作了,我们第一个办公室是在他的三室一厅里。你就得活下去,怎么办?就是挑别人不愿意干的活。我是从土豆出来的,我在土豆负责销售的时候客户还要你拍片,不是现在一个几百万的广告片,可能5万块钱就让你拍个片。优酷说我给你一半钱,一集1.5万,这是第一季的时候。那就不能请外面的演员,我们就找自己看着顺眼的员工来做,女员工还不够,所以就有了孔连顺,觉得脸形还行,皮肤也不错。我们一周上一次片,边拍边播,这样热点可以抓得很及时。但是难度是没有人愿意接这种活,几千块钱让人家做一个后期人家不愿意做,我们只能自己招人来做。这样从整个创意到制作、招商、后期,都是公司内部完成的,所以是这样一个模式。

  我们也没想到《万万没想到》这么成功,但是这也带来两个后果。一个是大家非常看好这个公司,但内容产品的可复制性不是那么强,在做一个新的产品的时候,等于是重新开始。另外这么大的期望值,你无论是推出第二季还是新产品,肯定会得到一个评论词是江郎才尽。

  主持人:怎么解决?

  范钧:没法解决,只能硬扛着,后来公司有了万万以后,拿到的是一张入场券,你可以进入这个市场,但是你真进入主流市场,还是要回到主流的逻辑和规律上。刚才雷总说的20%电商渠道可以做到最好,但是当你不满足于这一部分的时候,还想要那80%的时候,必须要回到主流市场的规律来,必须在研发上投入,在渠道商投入,我们也一样。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升级,《万万没想到》是段子剧,才5分钟,我们要升级为大体量的作品,面对的是整个团队升级和运作模式的升级,目前正在解决这个问题。2016年代我们升级了一年,2017年会体现这些成果。我们前面研发有8个月,一部剧1个月就行,现在一部剧要24—26个月,周期非常长。

  刘成城:我最近挺迷茫的。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做的事,主要分两条线。纵向,这几年陆陆续续我们一直把36氪作为一个媒体。横向的事就是氪空间,创投公司,是给VC公司做了一个ERP的SaaS系统,立项会、投委会,几十万一年,卖了不到一百个机构。今年我们准备干到一千个机构,就是媒体板块和创投板块盈利了,氪空间目前还没有盈利,去年IDG和万达他们也投了。

  有很多人问36氪的想象力在哪里,我从两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我觉得媒体行业未来的格局是什么,美国的媒体行业原来比较大的《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现在到应用商店看排名主要还是这几个,像谷歌和雅虎是渠道。有的转不过来是跟体制有关系,跟移动互联网有关系的,那些大媒体有那么多钱,为什么找不到人做APP呢?这个不成立。过去5年是个混沌状态,未来沉淀下来的话,我觉得媒体行业的格局就两个东西能做大,一个是渠道,一个是媒体品牌。渠道可能会越来越集中,最后会兼并或者怎么样,就剩几个。媒体品牌就是不同领域,零售渠道就是天猫、万达,品牌里面就是不停的更新换代,36氪做的是基于互联网的商业媒体品牌。

  现在这个生态里还有一些东西我比较迷茫,比如说自媒体,如果不想沉淀成一个品牌,比如说20年后的《华尔街日报》《计算机世界》什么的,没有这个想法做自媒体,不是被自己忽悠了,就是被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忽悠了。媒体方向沉淀下来只剩渠道和品牌,而且渠道是最集中的,品牌也会按领域有几个。媒体可能会有一些活得还不错的,其他的除非是业余爱好,否则商业上可能不太成立。

  主持人:所以自媒体方向会变成更加类似机构媒体的模式,否则会死掉很多?

  刘成城:自媒体长期存在的话都是个人爱好。

  秦朔:现在怎么理解自媒体的“自”,如果指的是更加自由同时自律的创作方法,无疑对现在的机构媒体来说是巨大的冲击。现在机构媒体有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写这个东西,拍这个东西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有先置的以前的习惯在里面了,这个东西在市场上是非常不受欢迎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来讲是非常有前途的。但是如果把“自”当做是个人符号标签,自己折腾折腾,这个前景确实是没有那么远大的,这一点我同意。

  李亚:自媒体被赋能的同时内容的供给被大大增加了,稀缺性在绝大多数领域就少了,而且人的时间变得更重要,这时候只有极少的比如说“得到”他们通过内容付费,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大多数自媒体不能期望自己成为上千万的规模,很多就是生活机构的改变,以前是机构人,现在是自由人,可以自由创作,平台之间有非常重要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刘成城:我觉得内容行业未来能做到只有渠道和内容品牌,其他的也都会存在,但是可能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但是今天有很多自媒体创业,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很多这种自媒体,除非修改他的定位,变成某个细分领域的。像有华尔街就有《华尔街日报》,除非华尔街没有了,否则这种品牌很难持续,或者他再找一份工作继续写东西,还是可以持续的,眼球其实不在这些小散的内容身上。

  别人问我36氪的想象力在哪儿,我觉得我们是互联网或者创投的,新商业的内容品牌。我在想内容创业如果要作大,要有商业模式。为什么我很迷茫呢?其实还是那几个,就是广告,卖内容,卖货,或者还有一些常见的。过去几年可能有很多新渠道出现,还没有人供给内容。就像一点资讯前两年只能抓大媒体的内容,没有自媒体。《万万》就是适合视频网站的,因为前期视频网站也没钱,比较低成本制作的,视频网站有一批新观众,可以给他们看内容。

  过去几年因为新渠道出现,有一个用户的红利,诞生这些新的内容品牌。往后的商业化变现,我个人觉得还是广告、卖货、卖内容。

  吴声:我们今天讲内容的时候各说各话,有人在讲自媒体,讲媒体,讲分发平台,讲新的计算基础设施,谁也不知道在说什么。但是我相信他的缘起是因为后媒体、后流量、后事实。无数的黑天鹅已经说明了这些事情,我们看一个人格就可以轻松的击败传统的规模宏大的精英设定。这就告诉我们,个体在被深刻的赋能,我们看到的物质是超载的,我们看到的信息是爆炸的,是赢余的。互联网本质是连接的话,原来连接的手段基于效率层面发生了逆转,所以就出现了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帮你省了时间去做工作,看了专栏以后,省下时间去英雄互娱、万万没想到,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基于新的场景,一种新的体验,也就是说数字化个体成为了一种新物种。赫拉利说智人的崛起,更新的物种叫做新智人,人会分成三种,一种是被技术武装的自然人,分成机器人、新的经过生物编辑的人。

  再看内容创意的时候会有新的理解,比如说内容是不是新的流量。如果内容是新的流量,比如说秦朔朋友圈为什么用户数这么重要?用户经营本身是流量经营的核心,而流量精英会指向第二种法则,你必须变现,形式交易入口的能力,完成商业环境的闭环。今天我们看直播,从优酷直播到花椒、斗鱼、京东、天猫、百度、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他有非常完整的变现模式支撑你,有这样的转化才能考虑它是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动作,能不能形成一个持续的内容输出,稳定性的内容供给的能力,必须要商业模式化。

  内容创意是不是停留在原来我们说作为段子剧上,不行了,必须机制化、常态化,持续稳定的输出独特的内容,这个时候必然会走向IP化,必然会走向重度细分的投部化。到现在为止非常残忍的真相还是头部为王,未来继续是,只不过我发现离钱最近的科技、娱乐、八卦、婚姻、母婴、亲子没什么机会了,我专注于大闸蟹,在短视频平台完成IP化。这种细分是无穷尽的,因为新的场景是层出不穷的,新的企业是风起云涌的。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发现IP化成为了题中应有之义。再看热望与冷场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还要关注到新的计算平台。新的计算平台意味着VR?AR?AI?MR?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我们相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他们本身就是一个计算平台,只不过在这种计算平台的游戏规则里面,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它连接的效率和商业价值,要不把它定义成媒体的替代品叫做自媒体,叫做PR方式,发布会我们请网红过来坐在第一排,把内容生产者放在倒数第二排。实际上每个创业内容者都应该IP化,我们能理解的媒体、自媒体,自身都要成为富有非常高效率的流量变现能力的闭环创造者。

  万物皆内容,好的产品首先就是好的内容,才能够自带势能,自带流量。我只是以我的技术来驱动,但是这个技术驱动如果不能形成以用户中心,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毫无疑问他是自嗨。如果我们能考量到我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形成新的细分的投部,我们能不能真正意义上持续稳定的输出我们独特的内容,完成差异化的魅力人格。我们能不能善用新的计算平台,完成流量变现,能不能基于内容本身作为一种新流量完成用户的经营,形成社群化的结果,从而更加深耕细作挖掘价值,挖掘变现能力,自然就能理解讲热望与冷场都是伪命题。

  主持人:我们内容作为商业模式,我们有新的商业模式吗?我们只有卖货、卖广告,IP实际上也是卖内容,只是加卖或。

  吴声:我们讲张大义是基于淘宝直播,还是作为微博博主分发内容?如果全都是,那所有的定义都是一个内容。像商业内参是很好的效率支持产品,自然就完成了一种直接可售卖的逻辑。万万没想到基于视频原生广告形成非常好的创意机制,变成了整合营销传播机构。带领那么多的网红,他变成了MCN,变成了网红孵化器。发现36氪基于科技领域垂直的报道,不断催生和孵化新IP的时候,它的连接过程中衍生的是创投的功能,还是开氪直接内容订阅的功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理解用户、洞察用户。理解新的技术进步迭代的趋势和理解新的消费精神,我们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好戏才刚刚开始。

  应书岭:我很尊重前面的人,他们都是做内容的人,2008年离开金融行业创业,因为自己特别喜欢游戏,就做了游戏这个方向。刚才很多人都在讲内容,坦率讲,我们是很敬畏内容的,每一个做内容的人都有价值。每一天在亚洲地区有100万人在玩儿我们的游戏,500万人看我们的视频,300万人在游戏里面创作比赛视频,他们提供内容,如果是这样一个智能的时代,我们就努力做一个让越来越多的人服务的公司,就拼谁内容多,谁帮你干活多你的内容就越多,我们每天有300万人帮我们做视频,用户也非常喜欢看。

  2014年我们就开始做深度用户观看的学习系统,我们从来不用任何编辑,为了拜托编辑的依赖,消费者喜欢的是内容,不喜欢的就不是内容。不管是人性善恶,只要这个内容能做出来,过去2千年、5千年人类社会发展也没有把这个东西干掉,这个东西肯定是在基因里的,去不掉,迎合消费者。他喜欢点什么就做什么,他喜欢玩什么就做什么,我们是内容的制造者,希望服务更多的消费者,让消费者喜欢看我们的东西,玩儿我们的东西。

  主持人:刚才让每位大佬介绍了自己目前在做的商业模式,激动人心的事业。我要问大家的就是,从你的角度来看,另外的五个商业项目,五个模式,你最看好哪一个,未来十年你觉得哪个会成为具有影响力,有巨大商业变现的模式?

  秦朔:绝对是英雄互娱,就像今天最热的是房地产,未来是你心灵、情感世界里的“房地产”最大,00后不需要再有那么多的房子了,父母已经给他提供了。美国过去发生的变化,除了人变重了其他的都变轻了,人性里面不需要有很多思考的,很多逻辑的东西,那就是娱乐、体育,人最本性的东西,几万年以前追逐野兽,人要存活的意志力,这样一种精神是高度关联的,这个市场肯定是最大的,而且黏性也是最强的。

  提问:未来知识经济、知识收费这么直接的模式的市场有多大?

  李亚:知识的东西,实际上是强调它的实用性和个性化、场景化、价值化,我们从商业闭环的逻辑上来讲,相当于我们比“得到”规模更大,“得到”受众群有共性,我们可以发现四五线城市高中文化的女性,同样对她来说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那部分内容兴趣,她是愿意为这个进行内容收费的,或者是电商的转化。当我们能够把大数据,把私人定制和知识经济结合到一起的时候,就能做到规模化。一旦规模化以后,市场想象力就能够超过我们现在所担忧的这种局限。

  吴声:“得到”去年整个专栏的收入差不多过亿,这种买手模式在各行各业都会发生。在这样认知升级的领域里,更加细分的投部内容本身就是一个稀缺品、效率品。从窄意的知识经济角度看,我看到的至少是百亿规模。它本身又是流量、入口,可以演化出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我们至少可以乘以十,是千亿市场。

  提问2:想问一下媒体人,我是从投行投资,去年做一个体育文化产业,我们做了中国第一个职业冰球俱乐部,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多媒体。接触到媒体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一大问题,媒体越来越少的有内容产生的能力,大部分内容产生需要我们自己来做,他们只提供了一个传统的渠道。我想问问各位媒体人,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愿意成为自媒体,我们深刻研究觉得自己可以变成很好的内容生产传播平台,甚至可以自己做媒体。其实这是一个机会,但是同时也是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亚:2009年我们在三亚组织过一场讨论,叫做转型时期的媒体变革,重点讨论价值转移这个话题。价值是指商业价值,从内容生产者转移到了平台分发方。从那以后这个趋势进一步加速,特别是在中国我们的媒体环境确实有一些体制沿袭下来的,包括区域的制约,不如互联网这样充分的根正苗红的VC,不惜资本来支持。所以内容生产本身价值在商业化上确实在降低,这可能造成了很多机构,不管是凤凰网还是新浪财经,以前在中国互联网内容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包括一财这样的传统媒体。我们投入到内容生产方面的资源资金是下降了的,但是也有一个机会,就像“得到”一样,他们就是要逆向思维,他们就要以最高品质做内容,做内容服务,只有这样生产的内容才有投部价值,才有内容冲动。

  经济学上供需失衡总会有人发现这个机会,总会创造出新的价值。

  应书岭:其实现在内容已经越来越多了,你在做体育的时候,可以让你的媒体属性更强一点。本质上可以做出更好的,更有话题性的内容的话,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89238837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网创课堂,值得信赖!
网创课堂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网创课堂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网创课堂

GMT+8, 2025-1-8 05:52 , Processed in 0.141895 second(s), 3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