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88|回复: 0

[休闲话题] 网站开放平台之争:探究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实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0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zjs 于 2011-5-10 23:11 编辑

国内当下,开放平台是一个极其火热的概念,巨头们趋之若鹜。无论是所谓真开放,还是伪开放,大概有以下这个脉络可一窥“开放”之火热:



为什么要开放?

一言以蔽之,就是形成星系乃至星云,而不是单打独斗。

历史上最成功的开放平台当属Facebook,这个网站是07年5月底才推出开放平台的,之前的应用数不过三四千的规模。但仅仅大半年的功夫,到07年年底,就有14,000多个应用出现,每天上线的新应用达到12个。三年后,也就是到了去年年中,平台上一共运行着55万个应用。如此庞大的应用数字,吸引了大批人上线成为它的用户,每天体验着不同的应用——最新的数字是:用户日装载应用数2000万。我们可以想见的是,如果不是开放平台,Facebook人员再众多,也不可能开发出如此之多的应用满足各种不同的用户需求。依靠第三方应用,Facebook不再是一个单独的星球,而是一个市值超过800亿美元的庞大星云。

其实,我们也可以把今天一直在说的“开放平台”一路推到windows,在这个系统上运行的程序总数规模之大已不可考,无数程序员和技术公司,其实他们的饭碗说到底是建立在windows系统之上的。也借助这种“众包”的力量,windows成为最大的个人电脑桌面系统——只不过,在这个系统中,应用不叫应用,叫软件罢了。

当然,软件和应用还是有所不同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软件从开发到销售达成,和windows本身关系不大——微软从来不搞什么软件审核上线,人们获取各种软件的途径也大部分并不依靠windows系统,而是另外的软件售卖店或下载站。但平台上的应用不是。苹果对app store中的应用有着超过微软对软件的控制力,这个控制力甚至进入到了现金流走向的领域:苹果获取了用户的使用费用后再分成给开发者。

Windows说到底是一个前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受限于当年的网络速度和数字人口的规模,很难想像当时人们装载软件主要通过互联网来完成(相反的是,人们依靠磁盘、光盘这类有形介质)。但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完全不同,无论是网络对信息流的支撑,还是信用卡普及对支付手段的支撑,一个其实就是软件(或者宽泛点说,信息)交易市场的开放平台的建立,技术上已经不再是不可解的难题。

另外一个要做开放平台的理由在于它可以转嫁平台的失败成本。一个数字公司每做一个应用,都有不讨用户喜欢的可能。汇集第三方开发,平台自身不会承担这个应用不受欢迎的成本。在平台上的大量开发者,失败的,和平台无关。而成功的,则贡献了用户对该平台的黏着度,因为到底用户是通过平台来使用应用的。

谁能开放?

其实很有趣的事情是,一个具有垄断地位的平台,做开放才是最有效的——这件事有趣就有趣在,通常意义上,我们都认为,垄断是封闭的。

大多数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并不是活雷锋,他们加入到一个平台中开发应用的前提是:这个平台上有足够的人气。这个道理就像很多开发区吆喝了半天也没见多少外来资本入驻,而闹市区的店家公司们,抢破了头都要插上一脚。道理无它:后者热闹罢了。

还是以Facebook为例,在它正式推出开放平台之前,07年2月份它的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了2000万的规模,基本上垄断了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网络市场(还包括一些高中生市场)。也正是因为它有如此庞大的活跃用户数,一经宣布自己这个平台允许第三方来获取它们想要的用户,大量的开发者才卷入其中。

做开放平台的另外一个前提是:平台自身能够为开发者带来除却热闹以外的物质利益。这也是苹果应用商店既叫好又叫座的原因:开发者赚到钱了。国内诸开放平台,先不谈什么真开放还是伪开放,最大的难点在于:鲜有开发者宣称依靠某开放平台发了财。公开信息市场中,有一例是通过腾讯平台赚取了500万收入,但这样的例子尚不多到形成规模。

开放平台的烈火烹油之势其实是一种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第三方开发者对于一个既无用户规模又无赚钱前景的平台,是没有兴趣的。而用户规模和赚钱前景这两个维度,开发者更看重的是后者。换句话说,平台要拿出一个让开发者信服的未来赚钱逻辑,否则,基本上就是叫个好罢了。

想依靠开放平台来增强平台实力的前提是:平台自身已经有足够的实力。

为什么要加入开放平台?

对于第三方开发者来说,他们面临的一个无奈的现实就是:这个数字世界已经一片红海,到处都有巨头涉足的领域。即便不是,巨头在他们先发后,依然能凭借庞大的用户优势迅速跟进而将他们消灭。

这和早些时候的互联网世界完全不同——那是一个跑马圈地的时代。这有点像在一块新发现的大陆上,早期的冒险者纷纷建立自己的城市吸引外部世界的人来入驻。相对于土地的面积而言,城市还是不够多。但在今天,城市并不是多了出来,而是它们变得庞大无比,新的未开发的处 女地越来越稀少。后来的冒险者想要占据一块自己的立足之地,只有去大都市里的繁华之地了——因为那里人流足够多。

加入到一个热闹的平台上做第三方开发,有一个好处是明显的:你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吆喝。跑到上海南京路淮海路上开店,地租成本固然高,但生意好做也是事实。

淘宝商城严格意义上不算是一个开放平台,因为上去开个店和动用API技术之类的关联较少。但去淘宝商城开店者的心态,和第三方开发者的心态差不多。我试用这个例子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开发者要加入平台。

淘宝商城和淘宝站是有很大区别的,后者有所谓的“免费”招牌,但前者不是。进驻淘宝商城,是需要缴纳万把左右的年费的,而且每笔交易都会被抽取5%-15%的佣金。但很多商家还是愿意在商城中开店而不是只做自己的B2C网站。因为他们意识到,由于淘宝具有足够的流量,故而在商城所支付的佣金,远远低于自己的B2C网站推广所需要的费用。更何况,这些佣金是带有CPS性质的:只有发生交易,才会有成本。而自己的网站推广费用,银子撒出去了,还未必见得有交易回来。

故而,加入到一个开放平台中,说到底是一种成本的估量:给平台抽取佣金所支付的成本,和推广自己这根应用所支付的成本,孰高孰低?这个成本不仅包括现金支出,还包括时间上的损耗,因为时间上的损耗直接会导致运营成本的多寡。

这个成本估量的答案基本是很清楚的:自己搞推广吸引人气成本更高。很多开发者并不是大型公司,小团队难以经受漫长的耕耘期。在APP store上,不少应用上线没几天就可以获得百万当量级的下载量,如果你要搁在互联网上开个网站来吸引下载,那可不知道哪天才能达到如此规模。

开放的实质

个人之所以在前文中一直不愿意讨论什么真开放伪开放的原因便在于,我以为,所有的开放平台,最终都是奔着一个目标去的:规则的“垄断”(打引号的原因在下文讨论)。从相对低等的用户垄断走向高等的规则垄断。

商业社会中有一句俗话:四流企业竞争产品、三流企业竞争服务、二流企业竞争技术、一流企业竞争标准。一旦把控住标准后,就是产业游戏规则制定者,基本上就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立于不败之地,除非自己所把控的产业本身日薄西山。

微软建立起以windows系统为基石的帝国后,电脑世界中罕有敌手,因为它依靠它的那个“开放平台”,已经是这个产业的规则制定者,所有玩家不臣服便死亡。苹果和它做对很多年都一直无法胜出甚至跑到了破产的边缘。而最终在市值上超越微软的原因在于,苹果开辟了一个新的产业:以应用商店为核心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业,建立了自己的游戏以及游戏规则。

所谓伪开放的愚笨就在于,它没有意识到“平台即规则”,反而以为“平台即产品”,看到某个应用似乎比较火,就急着下场自己做产品,结果导致开发者离去。而真开放,则很清晰地意识到,它是去做规则的。而让别人觉得这个规则需要遵守,在于这个平台的用户规模或赚钱逻辑已经建立。

用产品竞争服务竞争的思维,是做不出开放平台的,因为它根本就不是那个层面上的东西。平台其实是卖水的,至于这里面的金矿,是交给第三方去开发的。这个生态必须由平台自身去很小心地维系。一旦卖水的自己跑去挖金矿,那么,普天下的开发者就会跑另外的地方去挖金子了。

但这不等于说平台自己一概不做产品。正如前文说到,平台自己要有足够的实力。有的平台,掌握了交易这个最重要的环节,自然不用做太多的产品;有的平台则不是。Twitter之所以封杀所有的第三方客户端,就是因为它认为第三方客户端会侵蚀它基于twitter页面上的广告利益——而这一部分,是它的核心命脉。

开放平台的实质便是:在规则垄断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处于食物链的最高端。

平台之争

Facebook目前估值高达850亿美元,而Twitter则为70亿美元。这两个网站互相进行比较,自然可以从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度等等角度,但有一个角度莫忘记了:第三方应用。Facebook目前每天的API请求(也就是第三方应用向平台发出信息互联互通)大概在70亿次,而Twitter则为30亿次。前面我提到,现在的数字巨头们的竞争,不再是星球和星球之间的对抗,而是星系星云之间的对抗。从第三方应用的API请求来看,Facebook也比twitter强大一倍以上。

第三方应用依靠平台来获取用户、收入以及快速成长,但平台也要依靠第三方应用来壮大。在平台内部,规则自然由平台自身说了算,但如果一个不好的规则,就会导致开发者的离去——到底,开发者不是卖身给平台为“奴”,故而,平台对规则的垄断,是要打引号的。

平台最忌讳的事就是下场做运动员,特别是在平台上的某个应用火爆之后再下场,这会给开发者一种强烈的卸磨杀驴的感觉——这个道理其实谁都明白,但实操中,平台往往犯这样的错误。这一错误的根源在于平台急于壮大,它觉得靠开发者的力量,平台的扩张速度太慢,必须集相对更强大的平台之力,来推动平台和其它平台之间的竞争。

但光光不做运动员还是不够的。一个好的平台需要的不仅仅是允许第三方应用在平台上能够运行起来,还要允许应用能够读取并分析平台内的数据——而这一点,其实国内很多所谓的开放平台都讳莫如深,不是不愿意,就是羞答答地遮盖住一部分。这些微妙的心态差别,其实和这样一个思路有关:到底是为了产品做平台呢?还是为了平台做产品?Twitter其实有点偏向前者(比如它最近就封杀了第三方客户端),而Facebook则偏向于后者。

平台上的应用是否需要审核,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里的两个极端代表是苹果的app store,和谷歌的android market。苹果需要审核所有的应用,而谷歌不予审核。但谷歌的这种放任显然也是有问题的,会导致一些恶意程序在商店中出现,最终破坏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故而谷歌现在也在逐渐收紧这个口子。我个人倒是倾向于审核,要知道,应用需要审核才能进入和封闭,是完全不能划等号的。

对于一个平台而言,如果能为开发者打造一套现金流的系统,那就更好了。一方面则利于开发者更能心无旁骛地优化自己的项目,一方面则利于平台居于现金流的闸门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迄今为止最好的星云式平台,就是马云嘴里的大淘宝——虽然它从技术上而言,到目前为止,甚少什么API调用之类的程序活。

基本上,人类的商业竞争,从封闭式单打独斗到抱团式排他性企业联盟,今天已经走到了互相渗透的星云竞争。这一趋势的影响,将迅速波及到其它领域中,因为整个商界的趋势,就是数字化。会有更多的企业踏入数字世界之中,成为星云,或者,某个星云的一部分。

关于垄断这个词,需要做一下说明。其实垄断本身是没有褒义或贬义的,它只是反映一个企业的服务的市场份额。反垄断反的不是企业的份额居于优势地位,而是反企业利用这个优势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这事有差别的。

作者:魏武挥

文章来源:魏武挥的博客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89238837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网创课堂,值得信赖!
网创课堂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网创课堂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网创课堂

GMT+8, 2025-1-12 18:50 , Processed in 0.163429 second(s), 3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