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60|回复: 0

[引流涨粉] 社群运营之社群活跃技巧 +社群的几种发展方式+常见群死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1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9-1.jpg


从大学时期,我就意识到主动建群其实是一种主动构造资源的方式。加上工作上建群需要以及自发的建群需求,大大小小的群总计四十来个。

这里想要罗列出涉及的领域是因为每个群都是一个小江湖,不同的情况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为了保证文章严谨性,文章的结论和推理都是从这些领域的群里总结得出。

建的群涉及的领域有如下:粉丝类群(球迷歌迷)、学生类群(留学生、社团等)、交易类群(电商券、推广券等)、区域类群(小区、省份等)。

本文主要分析社交的本质原因和总结群活跃的共性以及常见的群死法。当然,每个共性后面都会附带我所采用过的措施以及效果。

基于对群友的尊重,本文将不涉及对群内容的数据分析(但会在评论处提供分析思路)和截图成果展示。

一、为什么要社交?
在远古时期,形成的一个又一个的部落即是社交的雏形。

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今日部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虚拟世界上一个又一个的“群聊”“小组”“圈子”。

这些词都在描述一个事情,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或多个共同利益(兴趣也可以是利益)聚集在一块交流搞事情。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社交利于生存,我们大脑的奖赏机制的原始奖赏友情也在阐述着同一个观点。

那么社交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我认为社交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在围绕着自我(ego)和互利。

自我是一个人类,对于其自身个体存在、人格特质、社会形象,所产生的一种认知、意识与意象。
而互利则是信息交换,提高生存概率。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说:

“社交的起源是什么?

当然这个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可以自己想象。我是这样想象的: 可能在远古的时候,如果人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的话,他是没有社交的,当人类成为一种群居的动物的时候,原始的社交就产生了。

人在一个社区里面最大的诉求是不要被排斥,所以人必须跟别人说话。

说什么好呢?

其实就吹牛B来体现自己对社区是有价值的。为了让别人重视自己说的,必须要一点夸张的色彩。”

正如张小龙所言,“不要被排斥”“有价值”恰恰体现了“互利”和“自我”。

这个话题很深奥,但可以总结为:在社交行为中,第一类为自我:感受自我的存在,展示自我的价值,追求地位、爱和尊重(强化自我);第二类为互利:利于生存。

二、社群的几种发展方式
群人数逐渐增加(200-300人左右),活跃度上升(发展期)
群人数进一步增加(500人),群活跃不升反降(饱和期)
群人数维持不变,活跃度稳定(稳定期)
4群人数不变,无活跃群死亡(干涸期)5.群人数断崖式下跌,群死亡(衰亡期)
三、常见的群死法
在谈群是怎么活着之前,先拿死法开刀有个更深刻的印象。因为死的群总是比活的群多,更能引起诸位的共鸣。

1. 人群目标利益不一致
这种死法比较有趣,常常有隐性和显性两种特征。

隐性的例子为,在某次拉新活动中,活动宣称“动动手指赚大钱”,早期拉新红利还在大家还乐于参加活动,但后期返现力度减小,这群“羊毛党”的目标是“简单赚”,而群价值的输出为“简单难赚”。最终结果是活动没人参加,无人发言,退群人数增多,群死亡。

现在反思当时的群流失,若能即时以新的价值输出锁住人群而不是一味的用简单的金钱绑定,兴许效果会更好。

显性的例子为球迷群,两种持不同意见的球迷争执,最后退群分家。

2. 管理不力,广告充斥
这点好理解,就不做说明了。

3. 没有价值输出
这里的价值定义较广,可以是新的学习点,利益,甚至是最简单的社交愉悦。

典型的例子是留学生群,起初大家还热衷于认老乡,交新朋友。群里也不时会分享一些留学签证,住宿等心得。但开学后,由于不同人专业,住宿位置差别大,没有什么交集。慢慢发言的人少了,偶尔还来一两个广告,彻底奠定了群死亡。

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价值干涸,大家的共同话题没了,各自忙自己的生活了,也没什么关系绑定,群自然就活不起来了。

想想你们自己七大姑八大姨的家族群,尽管也是没什么价值输出,尽是养生小贴士,但你们的关系可在血脉里流淌着,想退群不说话,也要给大爷一个面子掂量掂量。

4. 可替代性高,没有独特点
这点好理解,就不做说明了。

四、为什么有些群还活着?
活着的群有以下特性:目标明确价值观统一、持续价值输出、能在群里感受到自我、有社群门槛以及有社群规则。

1. 目标明确价值观统一
一个宝妈群的例子解释这个要素:在死群中我提到了那个利益最终不统一的拉新群,而同时另一边有同事专门以知识为卖点去拉人。

最终的结果是这个以知识为卖点的宝妈群,每日平均有80多条信息,成单率也特别高。我们的管理手段是每日发送专业的育儿知识,同时运营小号主动发起那些常见的育儿困惑。

在形成习惯后,这个群的价值就变成了育儿答疑,信息分享。但最让人暖心的是,妈妈们育儿途中的烦恼也能够有人倾听。

这个活群和直接和金钱绑定的群相比,目标利益不在一个档次上——

育儿困惑,知识可以说在有生之年是无限的,学不完的。

但金钱呢?很容易就散发殆尽。所以在建群的最开始,定好较为“高尚”且明确的目标,兴许能帮助社群走的更远。

即便最终大家都是要恰饭,知识也是也可以转成金钱的呀。

2. 持续价值输出
球迷群、歌迷群、宝妈群这类群很容易就做到持续价值输出。

因为球迷群中,大家关注的是主队信息动态,比赛动态还有各类相关新闻。

想想体育界养活了多少媒体人,新的信息会不断的产出,这也意味着总能找到大大小小的热点激起群聊讨论。

就拿NBA为例,基本贯穿整个赛季的交易,每一个流言每一个交易达成都能掀起群内的讨论。那么对于那些没有明显的新信息产出的群呢?

拿留学生群为例,我们需要认真定位大家聚集在群里的目的是什么?每个阶段目的是怎么变化的?

抓住这些就能找到热点。

比如留学生群,在入学前,热点是认校友、签证、住宿等。入学后,大大小小的学校烦恼让群友回到真实世界对待生活,群不活跃了怎么办?

这个时候认真定位后能发现,这时候群的价值输出应该变为烦恼交流,群友群策群力。具体措施为:要打开群友对群的认识,“原来我的烦恼在这里有人在乎有人帮忙”。

着就需要管理员自身发言先成为第一例,随后再确保每个人的烦恼都能被听见。

我在管理过程中,群规有一条就是:有任何烦恼或求助请直接私聊群主,群主代你群发圈大家。

3. 能在群里感受到自我
除了保证每个人的声音都被倾听和尊重外(主动发声),还应该提供更多的发声机会。

比如在留学生群中,有的人是材料工程领域的,有的人是金融领域的。不是所有的话题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两句,因此作为管理者,提供多样的话题,热点给每个人发言的机会也是帮助大家感受自我的重要方法。有趣的是,单身和找对象的话题,似乎每个人都很感兴趣。要么就是想秀的,要么就是想展示自己价值找对象的。

4. 有社群门槛和社群规则
门槛很重要,因为这是保证了人群的画像一致,你很难将篮球迷和足球迷撮合一块然后还希望大家能够好好聊天。

这里的门槛不一定是什么交多少钱才能进群,说到底门槛是大家利益价值观一致的保障。同时社群规则其实也是对画像一致性的维护。

五、总结
在这些小江湖里我看到了不同的生活和很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成功的宝妈群中在一次对话中大家表示不想退群是因为群里有赵姨(一个回答很专业的普通用户)。

这个现象就说明了,当你社群里有一个平时生活里难遇的高价值资源,即便这个群不再有人说话,你也不愿意退群。因为将群留着的代价很小,但损失一个潜在高价值资源的代价却很高。但不管怎么运营一个社群,最重要的还是每个个体坦诚相待。

作者:Wymund

来源:Wymund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89238837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网创课堂,值得信赖!
网创课堂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网创课堂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网创课堂

GMT+8, 2024-12-25 01:11 , Processed in 0.298733 second(s), 3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